我对春秋战国文化繁荣的另类怀疑
2018-07-14 22:51:33
  • 0
  • 0
  • 14

刚才在《凤凰网》读到一篇“杨振宁: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的文章(  http://news.ifeng.com/a/20180714/59179587_0.shtml ),胡思乱想,写下下面的胡说八道  

--------------------------------------------------------------------------------------

1:春秋战国文化繁荣有多牛X?-----书曰:



2:我瞎猜乱蒙-----春秋战国文化繁荣最大的社会效益特色收获是奠定了读书人吃饭的特殊地位问题,尤其是其后能够大展宏图的那三个“人之需家”和“点点点去家”及“丘点点家”学派更是积极地开创了“穷耍嘴皮子,围着龙椅转,争当帝王师,胡搅是和非”的人类特色社会。

说白了就是这个文化开创了“四肢皆下等,唯有嘴皮贵,学好阴谋术,服务帝王家”的人类社会新时代

也就是制造了一个将几乎所有读书人囊括在龙椅周围打转转的“中国官吏特权文化”---当皇帝的帮凶,当篡政者的帮凶,搞关系混饭吃---至于去研究农耕铸铁等事那是没出息的傻A读书人才去干的事

证据?---我没有。只是好像觉得在外国社会的历史中,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工作性质/学识方向/功能效益都与中国不一样,比如,老苏老黑老柏什么的都不是公务员,好象连他们的学生也不是。

我再乱说一通----判断一个社会的性质,也许有很多检验方法,我觉得用“知识分子的饭碗”做检验是一个最简便的方法

至于现代社会嘛,那就可以看“什么类型的知识分子干什么样的活得到什么好处”去检验然后去判断。人嘛,总是“趋利避害”的,对不对?

那么,作为有知识的读书人,他当然应该知道他的“资本投资如何获得最大效益”-----治国平天下

我想说的是----对于回答“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这个问题,应该从春秋战国这个繁荣里去挖根蒴源,因为中国文化基因就是那时定性定型的。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